從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看,精耕細作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式。馬克思主義認為,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和檢驗標準。精耕細作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實踐智慧,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界物質運動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把握,啟示著我們在實踐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事物向高向好發展。事物是發展變化的,在變化中產生矛盾,矛盾無時無處不在。問題即矛盾,躲不掉繞不開。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之一。堅持問題導向,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矛盾觀點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世致用的務實精神。“致廣大而精細微”“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兼顧全局與細節。要堅持系統觀念,更好地在實踐中把握一般與特殊、內因與外因、宏觀與微觀、當前與長遠、速度與質量、發展與安全、公平與效率等關系,把握事物發展趨勢和走勢,統籌推進寧夏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民族團結和共同富裕,謀實全局性、長遠性、根本性重大任務,謀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重點工作,整體性謀劃推動工作量增質升。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加強調查研究,摸清實情底數,深入細致分析研究,深刻剖析短板弱項,找準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要害;要突出重點、靶向治理,瞄準問題靶子,對準主要問題和矛盾主要方面的靶心,精準破解阻礙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點堵點痛點和關鍵點,整體推進各項事業上臺階上水平。
從經濟學原理看,精耕細作是挖潛增效的內在要求。經濟學一般認為,生產要注重節約,講求效率,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換取最大的收益。發展經濟的過程也是利用自然資源、經世濟民的過程。自然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發展經濟要注重效益,減少或避免浪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把握物質的形、態、構、質、色、場、屬、用、變、存等技術屬性,促進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聚鏈成勢。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資金鏈,堅持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不斷增創發展新優勢。要聚焦綠色低碳和循環經濟,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采用先進工藝、設備,最大限度減少浪費和排放。特別是針對我區水資源最大剛性約束的實際,精細開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堅持從總量、結構、效益三方面同步發力,保障生活用水,節約生產用水,改善生態用水,堅持抵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和“大水漫灌”式用水,在有限的水資源上精準“滴灌”、節約集約利用。要注重向管理要效益,強化科學管理,優化過程管理與細節管理,高效配置人財物等資源,習慣于勤儉辦事、過緊日子,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努力實現成本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
從工作作風看,精耕細作是提升效能的迫切需要。作風是行為的風向標,干工作既要有方向與方法,也要有狀態與標準。精耕細作體現了精益求精的價值導向和工作標準,在工作中追求高品質和高效率。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保持奮發向上的工作狀態和追求卓越的精氣神,敢同高的比、強的賽,力爭好中更好、好中求優。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對標對表“一切工作都要高質量”,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做好一切工作,在每一個細節上下足功夫,做到一切工作有標準,按照標準精細做,善作善成。要注重作風養成,加強學習研究,與時俱進學習科學思想和科學思維,鍛造錘煉能干善干干好的過硬本領,促進能力本領需求與事業發展、工作推進需要的無縫對接,堅決抵制只說不做、把做了當做好了的思想傾向,杜絕躺平躺贏。要注重作風實踐,自覺踐行“實干興邦”理念,堅決響應“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偉大號召,胸懷“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善于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模式推動高質量發展,在細處著手、向實處著力,堅決摒棄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要注重作風實效,把準時度效,掌控工作速度、質量和效益,科學合理安排工作關鍵與時序,以釘釘子精神抓關鍵抓落實,嚴謹細致做事情,堅決克服“差不多”“過得去”“一般化”思想苗頭,以擔當篤行的責任心、一絲不茍的精神頭,全面推動工作效能提檔升級。
(自治區政府研究室(發展研究中心) 執筆:劉建新)